〔民俗〕中国民俗知识,值得收藏!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陵江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十大青楼女子】

1、苏小小:钱塘玲珑秀

2、张丽华:玉树后庭花

3、红拂:慧眼识英雄

4、鱼玄机:妒命女诗人

5、薛涛:千古女校书

6、李师师:三笑倾人国

7、王朝云:东坡好知己

8、梁红玉:巾帼女英豪

9、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10、柳如是:秦淮八艳风骨嶒峻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7、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十大历史文化楼阁】

1、贵州贵阳甲秀楼

2、山东聊城光岳楼

3、山西永济鹳雀楼

4、湖南岳阳岳阳楼

5、湖北武昌黄鹤楼

6、江西南昌滕王阁

7、江苏南京阅江楼

8、江西九江浔阳楼

9、陕西西安鼓楼

10、江苏南京鼓楼


【十大商人】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

5、富可敌国——沈万三

6、第一富翁——伍秉鉴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十大名医】秦越人〖战国〗、华佗〖汉末〗、张仲景〖汉末〗、孙思邈〖唐代〗、刘河间〖金代〗、李东恒〖金代〗、张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时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十大猛将】项羽〖秦〗、霍去病〖西汉〗、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史万岁〖隋〗、杨再兴〖南宋〗、李文忠〖明〗


【隋唐名将】

四猛:罗世信、来忽尔、尚师徒、辛文礼

四大锤: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

十三好汉: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武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杨义臣、秦用、梁士泰、秦琼、尉迟恭

【十大哲思名将】田穰苴〖春秋〗、孙武〖春秋〗、吴起〖战国〗、乐毅〖战国〗、白起〖战国〗、张良〖汉初〗、韩信〖汉初〗、诸葛亮〖三国〗、李靖〖唐初〗、李绩〖唐初〗


【死得最惨的十大人物】

1、商鞅——五马分尸

2、李斯———腰斩

3、韩非子——毒死

4、韩信——被吕后设计用尖竹戳杀

5、晁错——腰斩

6、岳飞——缢首

7、刘伯温——慢性中毒

8、解缙——雪地冻死

9、方孝儒——凌迟,灭十族

10、袁崇焕——凌迟,并遭京城百姓分食


【十大经典遗言】

1、周渝:既生瑜,何生亮!

2、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

3、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4、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孙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6、文天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8、阮玲玉:不死不足以明我冤!

9、夏明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10、王成 为了祖国,向我开炮!


【十大傲骨之言】

1、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

2、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4、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6、阮籍: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7、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苏武:苏武留胡节不辱!

9、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10、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十大豪言壮语】

1、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3、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5、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6、冉闵: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7、王安石: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8、完颜亮: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9、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十大文人书斋联】

1、诸葛亮的草庐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苏轼早年书房对联: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3、楼大防的书斋对联: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4、陆游的书房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5、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6、王夫之的书房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7、明末崇祯进士金声的书斋对联: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练,文通既是运通。

8、郑板桥的书斋联: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9、蒲松龄的书斋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0、蒋士铨的书斋联: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于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中国历史十大戒律】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月令(农历)别称】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 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季令别称】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节令别称】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婚龄雅称】
第1年 纸婚        
第2年 棉婚          
第3年 皮婚        
第4年  花果婚        
第5年 木婚            
第6年 糖婚
第7年  毛婚        
第8年 铜婚          
第9年 陶婚      
第10年 锡婚              
第11年 钢婚        
第12年 丝婚
第13年 花边婚          
第14年 象牙婚          
第15年 水晶婚          
第20年 瓷婚        
第25年 银婚
第30年 珍珠婚            
第35年 珊瑚婚          
第40年 红宝石婚          
第45年 青玉婚
第50年 金婚            
第55年 绿宝石婚        
第60年 白金婚

【年龄别称】
孩提——幼儿时期      
总角——童年时期        
及笄——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花信——女子24岁      
而立——30岁               & nbsp;  
不惑——40岁                  
知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喜寿——77岁                  
米寿——88岁            
耄耄——80-90岁
白寿——99岁                
期颐——100岁

【十二时辰别称】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
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卯时——“日初”
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        
午时——“日中”        
未时——“日映”
申时——“哺时”        
酉时——“日入”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老人别称】
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

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器物别称】
笔(管城子、中书君):古时人毛颖,封成管城,累拜中书令,与用管做成的笔能书写有联系,故得名;

砚台(石虚中、即墨侯):石虚中被封过即墨侯,又为人器度方圆;

墨(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号松使者;

纸(楮先生):传说纸是由楮叶造的;又称“剡藤”,浙江嵊县剡溪产的藤枝能造纸,故又名:又称“玉版”,成都尝花溪制造出来的纸如同玉片一样而得名;

剑(干将莫邪):因春秋时铸剑名家干将莫邪得名;

扇(仁风、便面):仁风,系晋朝袁宏因谢安送他扇子,称是“当奉扬仁风”;便面,传说汉朝张敞走马章台街,以扇挡面,故得名;

小船(蚱蜢):小船很轻快,像小虫一样,所以叫蚱蜢;

镜子(菱花,专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里开的一种花;

竹箫(玉参差):因姜白石两句诗“剪烛屡呼银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而得名;

手杖(鸠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鸠杖,因鸠是一种不噎的鸟,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

钥匙(鱼样):传说周穆王时造的一种门锁,样子同鱼一样,因为鱼在水中昼夜不闭眼,取其能守夜意;

琴(绿绮、焦桐):绿绮系汉司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汉代蔡邕的琴名;

香(龙涎、鸡舌):以珍贵材料得名;

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闻名;

【中国的别称】
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其他别称、借代杂集】
钱的别称:泉、方孔兄、邓通、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

酒的别称和雅号:琼、玉液、金浆、家酿、香醪、红友、玉友、欢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汤、杜康、白堕、曲生、曲秀才、金浆太醴、福水;

雪的别称: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碎琼乱玉;

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

书信的别称:鸿、鸿雁、尺牍、尺素、函杞。

中国民俗中的拜太岁

拜太岁”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也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传统习俗。早在元、明时代,拜太岁活动便被列入国家祀典。相对于中国内地居民来说,潮汕人算是最擅长“拜老爷”的族群,自古以来便流传着“拜太岁”以及类似于“拜太岁”的活动形式,然而由于受史料记载、道教活动场所的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这一民俗文化的传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那么什么是太岁,民间又为什么有“拜太岁”的习俗呢?

“太岁”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星名。即木星。旧历纪年所用值岁干支的别名。”道教文化丛书中称太岁为岁星,也指木星。这一命名的得来,主要是因为我国农历纪年的方式是根据木星的公转时间而制定。从相关天文知识可知,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它沿黄道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十二年。为方便记录,古代先民将木星公转的黄道等分为十二份,并以天干和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单位,用以作为年、月、日、时的记录单位,这一记录方式称“干支纪法”。干支纪年法每个单位代指一年,每十二年为一个小循环,六十年为一个大循环,俗称“六十甲子年”,如此循环反复。因为干支纪年法是根据木星的公转时间而制定,因而木星被称为岁星、太岁,而其属下的六十个记录符号都分别被冠以太岁之名,如甲子太岁、乙丑太岁、丙寅太岁、丁卯太岁等等。

中国道教以多神崇拜为主要特征,“拜太岁”活动就是一种被神化的宗教活动,其所尊奉的对象为主管岁星的神灵,称太岁神。一般来说,太岁神都供奉在道教宫观中的元辰殿,一些未配建元辰殿的宫观则将太岁神与其他神尊放在一起供奉,如玉皇殿、三清殿等。此外,六十太岁神的中央是一位长着四脸、三目及八臂的神尊,相传她是六十太岁神的母亲,被称为“斗姆元君”,也称斗姥元君。除了斗姆元君长得非同凡人之外,其他六十位太岁神都是凡间的人物形象。相传这是因为六十位太岁神都曾经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朝代托世人间,他们有的是守护疆土、有功于国的将军,有的是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地方官员,每个人都是我国伦理道德的楷模和备受世人推崇的学习典范。

由于六十甲子年由六十位太岁神轮流值年(相当于值班人员),因而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两位太岁神,一位是本命太岁,也就是人的出生之年的太岁;另一位是值年太岁,也称流年太岁。因为干支纪年法有犯、刑、冲、破、害等说法,故此太岁神之间也相应存在这种情况。因而每个人的本命太岁每隔一定时间便会出现与值年太岁互犯、相刑、相冲、相破、相害的情况。如某个人的本命太岁与值年太岁的干支相同,即传统所称的“本命年”,这种情况便被视为犯太岁;与值年太岁相差三年,即为“三刑”;与值年太岁相差六位数则为“冲”,也称“六冲”,属“冲太岁”;也就是说,2013年属虎、蛇、猴、猪之人均为此列。由于民间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的说法,因而“拜太岁”习俗的出现。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我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已十分盛行。一些人虽参加过“拜太岁”活动,但对“拜太岁”文化却不甚了解,有些人认为“拜太岁”仅仅局限于某些人群,有些人则认为“拜太岁”只拜值年太岁即可。实际上道教界所倡导的“拜太岁”活动是“老少咸宜,人人可为”,其中属相以本命和犯刑、冲、破害等情况的人群为首要。

一、为什么要拜太岁?

拜太岁祈福这种活动在中国己经流传了几千年了,并且都是在每年年初举行,可见人们对于拜太岁是相当重视的。有一本书名字叫做《拜太岁》,其内容简介中写道:太岁神崇拜,古己有之,从崇拜太岁神进而独立出一项专门的祭拜太岁和酬谢太岁的礼仪活动,并且得到广泛的流行,却是当代道教之事。祭拜太岁神已经成为人们每年新春节日中一项重要的活动项目,各道教宫观也有了一整套祭拜太岁神的科仪。在中国比较出名的地方有上海的城皇庙和北京的白云观,还有湖北的武当山等,每年过完年后人们第一件事便是去拜太岁,祈求一年平安幸福,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太岁神是年岁之神,道教的经籍中说:太岁神主管人的“本生身命之灾”和“流年临犯之厄”,也就是说人的一生的凶吉祸福由太岁神主管。人的每一年的健康或者疾病,每一年运气的顺当与否,也都是由太岁神所管。所以太岁神同每个人的命运都直接有关,因此我们拜太岁就是为了祈求太岁神护佑自己身体健康,财源广进,生意红火,工作遂心,平平安安,总之就是希望一年大吉大利,好运连连。一般拜太岁都安排在农历春节的日子里,目的就是为了希望在值年太岁当值的年月里,获得太岁神的关怀。

二、什么时间拜太岁?

首先说明一下什么是太岁,太岁就是每一年当值的神,主管一年当中吉凶祸福,因此我们要进行拜祭,以祈求一年当中平平安安,好运连连。既然要进行拜祭新太岁就要在它当值的时候,因为我们不是迎接新太岁,因此必须得当年的太岁当值坐镇之后才能进行拜祭。这就好比一个单位来了一个新的领导,只有当他到任之后,名个部门的领导都要去进行拜访,进行自我介绍,以此来彼此熟悉,以后在工作上好有个照应。新领导还没有到任,你去哪里拜访,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中国的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也就是说从立春那天起新太岁才开始正式上任当值。从这个角度来说寺庙一般拜太岁活动都是定在春节时间进行拜祭,一般都是为了大家方便。如果正赶上是在立春节之后那还好,如果是还没有到立春节,那就不对了,新太岁还没有当值,拜的是哪一个,又不是迎太岁。

拜太岁的具体时间从2014年2月4日开始到2015年2月3日止,理论上讲在这一年中哪天拜太岁都是可以的,当然了还是越早越好。事实也是这样,在单位中你肯定不会等到领导任期快结束才去拜会吧。

三、今年你们全家人拜太岁了吗?

今年你们全家人拜太岁了吗?这己经成了当前大多数中国人在每年的年初必做的一件事。拜太岁并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到一起来祭拜,比如有些人因工作,事业,身体等特殊原因不能到现场来祭拜太岁,那么其家人就可以替家人来祭拜。比如我们祈福文疏最多可以填写八个人的出生信息,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同时为八个人进行拜太岁祈福。比如你自己,你的爱人和你的孩子。同时还可以填写上双方父母或者是兄弟和姐妹的出生信息,将这些信息一起来拜太岁祈福,这就如同在寺庙中众多的人一起拜太岁时是一样的。

为全家人拜太岁祈福,这即使得你自己一年好运连连。同时也全家人和全体亲人一年身体健康,工作和事业顺利,家庭和睦,财源广进,平平安安。这是一件即利自己又利他人的好事情,也是自己对长辈或者子女敬孝心和献爱心的过程。

四、为您拜太岁都做了哪些前期工作?

以前人们拜太岁都去道观和寺庙中,因为拜太岁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当中要有法力深厚的道长为你操作。整个过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当然了以上这些部分都已经为您做好了,整个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在太岁神像前“摆上各种水果,然后上香祝赞,洒净入科,燃点灯仗,旋绕灯图,催旺星命十二宫,为福主祈福,为太岁神披红,颂赞,恭送太岁星君归座”。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二个小时的时间。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祈福卡和四种文疏上填写上自己和家人的信息就行了。我们的一套资料可供最多八人在一起拜太岁。同时我们还在灵山寺佛前开光,能量大增,效果超强。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吃饭做事都有一套自己的礼仪标准,从而来严格的要求我们的行为举止,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都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自己的涵养与气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民俗礼仪的相关知识。

1.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 【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5.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 【乞巧】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7. 【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8. 【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 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9.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10.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11. 【伯(孟)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12. 【十二生肖】

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13. 【生辰八字】

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14. 【孝悌】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15. 【牺牲】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6. 【三牲】

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17. 【太牢、少牢】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8. 【家祭】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9. 【朝仪】

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 ,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20. 【朝聘】

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21. 【朝觐】

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22. 【揖让】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23. 【长揖】

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24. 【拱】

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25. 【顿首】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26. 【稽首】

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27. 【九拜】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28. 【跪】

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29. 【坐】

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30. 【座次】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 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31. 【席次】

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32. 【冠礼】

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33. 【婚冠礼】

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34. 【祖道】

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35. 【斋戒】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本文Hash:f876d1aa64d7c42bd030fc1e65cc28c222de20e0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星座809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