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大暑,愿夏安。


大暑。

大暑至,盛夏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24节气之一,

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正值三伏天,

是一年中日照最多的时期。

此时人间,少清风多炎热,

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荡一楫轻舟,枕雨而眠。

卧一席清梦,纳凉避暑。


大暑已至,立秋不远。盛夏蝉鸣起,荷风十里香。

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悄无声息地到来了。过了大暑,就是立秋,清爽的秋天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在这最后的盛夏,不妨静下心来,领悟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在这热烈、张扬的人世间,拥一份清静,度一场清欢。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我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所以一个节气大约15天,又被称为“三候”。


大暑节气就被古人划分为:一侯腐草为萤,二侯土润褥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 | 腐草为萤

陆生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的灵魂。


 

二候 | 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变得闷热,整个世界像是被放入蒸笼,土地的水气都被蒸出来,变得潮湿。


 

三候 | 大雨时行


大暑过后便开始向立秋过渡。为了浇灭炎炎暑气,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


 

■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

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 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

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 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发期。

过去人们在河船上要举行祭祈活动,将船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无踪。


 

■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

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轻轻丝葛汗如蒸 空有云雷未见灵。


 

南州大暑何可当,雪冰不解三伏凉。


不到广寒冰雪窟,扇头能有几多风。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何时太华高峰上,细嚼松阴六月冰。


莫把暗尘涴明月,好驱大暑来清风。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谚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暑”的意思是天热如煮,古人把天气热到极点称之为“暑”,那么“大暑”就是最热,气温最高,天地间热气蒸腾,犹如蒸笼。

《管子》:“大暑至,万物荣华。”

大暑孕育着成熟,万物感暑气而奋发,在自然天地里各争其时,野蛮生长,展示生命的丰盛、辉煌和多姿多彩,一如这个季节琳琅满目的瓜果。

大暑,就是生长的奔赴、生机的大成、生命的朝圣。


 

大暑时的高温本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如果此时没有充足的光照,气温偏低,那么水稻、棉花等喜热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秋后也就很难见到“稻谷金浪翻滚,棉花白云朵朵”的景象。

暑热确实让我们很无奈,但是,“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生机勃勃的盛夏,也正孕育着丰收。

所以在这燥热的季节,让我们在清风中恬静,在细雨中享受,不负这人间盛夏。

毕竟,幸福,来自于心灵的满足;快乐,来自于精神的富有。



大暑已至,

最热烈的夏天已经来到。

但请相信:

酷暑虽难当,

秋凉却可期,

所有美好终会纷至沓来。

这个盛夏,

愿你生如夏花,

不舍爱与自由,

在这喧嚣的人世间,

拥一份清静,

守一份从容,

度一场清欢!

二十四节气 | 大暑: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历史渊源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候现象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又见那一闪一闪的萤火虫,仿佛再次点燃了我们童年的梦,诗和远方依旧十分的憧憬,多么希望在生活的重压下,当看到天边的彩虹时,能惊喜的大声呼叫。


二候土润溽暑。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更利于农作物蓬勃生长,正如人生一样,要经过春的孕育,夏的时节,秋的收获,冬的贮藏,才会达到预期目标。


三候大雨时行,这一阶段常有雷雨光临,暑湿明显减弱,开始悄悄的向立秋过渡,大暑如同人到中年,感悟到了命运的玄机:巅峰之后要懂得收敛、退让,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缺憾才是一种圆满。


相关诗词




《晚夏》

(南朝)徐勉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

(南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消暑》

(清)江堤

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堆纸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宋)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 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大暑松下卧起》

(宋)陈天瑞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大暑》

(宋)孔平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焰炽,薰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满江·红大暑》

(宋)刘将孙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

人感旧,情空切。

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安静堂书事》

(宋)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

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

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烈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二十四节气·立夏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时在辛丑年辰月(2021.5.5)——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



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


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

“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

“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

“启”是立春和立夏,

“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


对应节气中最重要的“八节”,还产生了民俗节日中最重要的“八节”,即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关于立夏,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所以,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如典型的“三新”有:樱桃、蚕豆和竹笋,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换为青梅、麦子、豌豆之类。


“立夏”只是夏天快要到来的预告,并不是意味着“入夏”。气象学对于入夏有严格的标准,若一个地方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才能确定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可能进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春季,在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这时候甚至才刚刚进入春季。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初候,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有叫蝼蛄,也有叫石鼠,或者螜【 音hu】。各地方言之不同也。


《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


一候,蝼蝈鸣。《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二候,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 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三候,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鵶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本文Hash:267610da193826ffcbfccf544092679f8ed23528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星座8090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